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百姓知情权不容漠视/魏文彪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8:38:40  浏览:817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百姓知情权不容漠视

魏文彪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播放了央视记者采访信息产业部某副司长时的对话。当记者问最近一次电信资费调整后的价格是由谁定的,这位副司长回答“是全国人民定的”。他并且说:“大多数人对这个资费调整,从老百姓的情绪来看还是非常满意的。”

  正像这位记者所言,“在开听证会之前要先在公开的媒体上公布时间、地点、人物等。什么人参加?组织者是谁?这些都是要公开的。”这次调价前的听证会开得非常神秘,一切均在暗箱中操作,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听证会基础上进行的价格调整,可能代表全国人民的心声,反映他们的意愿吗?能说这价格是全国人民定的吗?据媒体调查及舆论反应,大多数人对这次价格调整是并不很满意的,因为一些百姓期望的,与百姓利益攸关的资费并未见调整。这真是应了一句老话:人民、人民,多少不公正借汝名以行。一些政府部门与领导并非不知一些举措并不代表民意,但总爱借“代表民意”的帽子随意往头上扣,其实这种随意体现出的恰恰是对民意的轻慢、蔑视,甚或是强奸。在一些部门与领导干部眼里,民意真如那可随意往头上一扣的帽子一般轻?

  这位副司长还说:“……我想老百姓主要是注意听证会的一些结果。目前老百姓对这个(开听证会不透明)反应并不非常强烈。你调资以后的结果,确实老百姓欢迎,我想这个听证会就开得成功了。”这段话深刻反映出一些政府部门“程序”意识还非常淡薄。这段话的言下之意是,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不问程序。其实,程序不合法合理又焉会有合法合理的结果?政府、司法部门的程序意识亟待增强。

  这段话还侮辱了百姓。难道在一些决策者眼里,老百姓就是低等动物,他们只想知道结果,只对结果感兴趣,而没有想了解决策作出的依据及程序上是否有问题的需求?

  这种侮辱背后藏着的实际是一些政府部门与领导干部对百姓知情权的漠视。一些为政者内心深处就认为,百姓只配接受结论,而无权知道结论的由来。在漫长的封建专制主义社会中,“民可使由之而不可使知之”的理念伴随着每一决策的作出,百姓根本就无知情权可言。可怕的是,时至今日制度虽改变了,但这种漠视百姓知情权的封建意识却仍盘踞在一些现代“公仆”的脑海里。

  我国国民的权利意识包括知情权意识已越来越强了,近年来广东人大代表强烈要求公布一些决策与失误的内幕,就是这种权利意识正在逐步觉醒的体现。民众“知情”能监督、促进政府部门工作,一个部门要能真搞好工作,就必须尊重民众的知情权。最近,上海市将以往以红头文件方式下发的内部资料《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摆进书报亭,无疑是意识到了民众享有知情权所能起的作用。而且,知情权更是公民本该享有的一种天赋人权。

  当然,如果一个部门作出决策只是为了保护部门利益,那它就肯定会拒绝让民众知情,因为它实际只想为部分人服务,因为民众享有知情权会如匕首一样划破他们的美梦。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计委 建设部


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6年2月9日,国家计委、建设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局(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建设厅):
为规范物业管理服务收费行为,维护正常收费秩序,促进物业管理事业健康发展,特制定《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并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是近几年在住房商品化过程中出现的对住宅小区居民提供公共性服务和特约服务的新行业。目前,各地物业管理尚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竞争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物业管理市场仍需培育、完善。鉴于此,各地物价、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暂行办法》的实施工作。
二、各地物价部门在核定普通建筑标准住宅小区的收费标准时,要注意从紧掌握;对高级公寓、别墅区等高标准住宅小区的公共性和公众代办性服务收费可实行政府指导价,收费标准按照《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深度核定。
三、非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办法,暂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部门会同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各地要认真规范收费行为,整顿收费秩序,防止和克服乱收费现象,努力促进我国物业管理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附: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的收费行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物业管理单位及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物业管理事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物业管理单位对城市住宅小区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收费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是指物业管理单位接受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委托对城市住宅小区内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项目开展日常维护、修缮、整治服务及提供其他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第三条 各级政府的物价部门是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主管机关。物价部门应当会同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 物业管理单位开展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合理、公开及与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国家鼓励物业管理单位开展正当的价格竞争,禁止价格垄断和牟取暴利行为。
第五条 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应当根据所提供服务的性质、特点等不同情况,分别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经营者定价。
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公共卫生清洁、公用设施的维修保养和保安、绿化等具有公共性的服务以及代收代缴水电费、煤气费、有线电视费、电话费等公众代办性质的服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具体价格管理形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业管理市场发育程度确定。
凡属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个别需求提供的特约服务,除政府物价部门规定有统一收费标准者外,服务收费实行经营者定价。
第六条 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由物业管理单位根据实际提供的服务项目和各项费用开支情况,向物价部门申报,由物价部门征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以独立小区为单位核定。实行政府指导价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物业管理单位可在政府指导价格规定幅度内确定具体收费标准。
实行经营者定价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由物业管理单位与小区管理委员会(业主管理委员会)或产权人代表、使用人代表协商议定,并应将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向当地物价部门备案。
第七条 物价部门在核定收费标准时,应充分听取物业管理单位和小区管理委员会(业主管理委员会)或产权人、使用人的意见,既要有利于物业管理服务的价值补偿,也要考虑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以物业管理服务所发生的费用为基础,结合物业管理单位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深度核定。
物价部门对核定的物业管理收费标准,应根据物业管理费用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
第八条 住宅小区公共性服务收费的费用构成包括以下部分:
1.管理、服务人员的工资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
2.公共设施、设备日常运行、维修及保养费;
3.绿化管理费;
4.清洁卫生费;
5.保安费;
6.办公费;
7.物业管理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费;
8.法定税费。
本条第2项至第6项费用支出是指除工资及福利费以外的物资损耗补偿和其他费用开支。
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利润率暂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物价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第九条 经物价部门核定的或由物业管理单位与小区管理委员会或物业产权人代表、使用人的代表协商议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办法应当在物业管理合同中明文约定。
第十条 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实行明码标价,收费项目和标准及收费办法应在经营场所或收费地点公布。
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定期(一般为6个月)向住户公布收费的收入和支出帐目,公布物业管理年度计划和小区管理的重大措施,接受小区管理委员会或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监督。
第十一条 物业管理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的价格法规和政策,执行规定的收费办法和收费标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向住户提供质价相称的服务。不得只收费不服务或多收费少服务。
第十二条 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应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物业管理单位缴纳物业管理服务费,不按规定缴纳管理服务费的,物业管理单位有权按照所签服务合同要求追偿。
第十三条 物业管理单位与物业产权人、使用人之间发生的收费纠纷,可由物价部门进行调处。
第十四条 物业管理单位已接受委托对住宅小区实施物业管理并相应收取公共性服务费的,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再行重复征收性质和内容相同的费项。
第十五条 凡有下列违反本办法行为之一者,由政府价格监督检查机关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越权定价、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的;
(二)擅自设立收费项目,乱收费用的;
(三)不按规定实行明码标价的;
(四)提供服务质价不符的;
(五)只收费不服务或多收费少服务的;
(六)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部门、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国家计委、建设部备案。
第十七条 本办法发布之前的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计委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1996年3月1日起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协税员不得核发《税务检查证》的批复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协税员不得核发《税务检查证》的批复
国税函[2001]41号

2001-01-02国家税务总局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税务局:
  你局《关于发放税务检查证的请示》(内地税字[2000]185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为了保证税务检查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规范性,《税务检查证》的发放范围和发放对象必须严格按照《税务检查证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税务检查证的发放对象为各级税务机关专门从事税务检查工作的税务人员”和第六条“各级税务机关聘用的从事税收工作的临时人员、协税员、助征员、代征员等不核发税务检查证”的规定执行。
  二、鉴于你区农业税收征收管理职能、机构、人员均由地方财政部门划归地税局管理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农税人员的税务检查证可按照《税务检查证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由你区地方税务局稽查局统一发放和管理。